2.找准交配期
对2020年“良浜”的发情征兆及E1G水平的变化作了汇总(图1),在发情高峰期来临前,确认良浜出现了E1G水平升高、咩叫次数增加、阴部肿胀发红等情况。最终在雌雄大熊猫相互咩叫,雌性做出将臀部朝向雄性并翘起尾巴的示好行为后,让两只大熊猫同居,并成功交配。报告显示大熊猫的排卵期为发情激素水平从峰值急剧下降之时,所以2020年的交配时间也与排卵期相合。Babara 等人(2003)从阴部拭取液中采集细胞,并通过巴氏染色法分为有核嗜碱性、有核嗜酸性及无核角质形成细胞。其报告称在交配前约1周,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交叉,在交配前2 ~3日,角质形成细胞的比例超过其他细胞,可以此有效地事先预测合适的交配期。本园为了减少大熊猫的负担,并未直接从阴道采集阴道黏膜细胞,而是观察随尿液排出的脱落细胞。“良浜”的阴道黏膜细胞变化(图2)显示,在交配前6天和交配前2天,嗜酸性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占据优势,随尿液排出的脱落细胞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。
随尿液排出的阴道黏膜脱落细胞(巴氏染色法)
发情中期(有核嗜碱性细胞和有核嗜酸性细胞)
发情高峰期(无核角质形成细胞占优)